導航:首頁 > 管理培訓 > 在全省人大系統培訓班上大講話

在全省人大系統培訓班上大講話

發布時間:2021-02-12 12:49:44

1. 副縣長在校長培訓班上的講話怎麼寫

各位校長、書記,同志們: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來參加教育系統幹部暑假培訓班。天氣非常熱,大家也非常辛苦,能夠在一起學習,商議下學期的教育工作,我覺得精神可貴。今天也是我分管教育局工作以來第一次和全縣所有學校的校長、書記進行面對面地交流,十分激動,同時也感到意義重大,責任重大。下面,結合縣委十二屆三次全體會議精神,縣委縣府關於教育的目標定位,以及下一階段的主要工作,談幾點意見和看法。

一、近年來,全縣教育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成績卓著,值得充分肯定和總結

1、積極搶抓機遇,教育整體實力躍上新台階。2003年以來,全縣教育經費總投入達28.95億元,教育投入從4.4億元增加到7.7億元,縣、鎮兩級教育基建投入近10億元,新建、改建、擴建校舍近40萬平方米,建成了鑒湖中學、職教中心二期、西藏民族中學、柯橋初中、錢清鎮校、馬鞍鎮中、楊汛橋紫薇小學、柯岩中心小學等一大批現代化、標志性的學校。目前,學校已真正成為紹興縣城鄉大地上最亮麗的建築,成為很多鎮街的標志性建築,基礎建設達到了全市甚至是全省的領先。2003年全縣19個鎮(街)全部成為省教育強鎮和市「高普九」鄉鎮,2006年底 8個鎮街成為市教育基本現代化鎮(街),一大批學校成為國家、省、市級重點示範學校。全縣教育的實力和水平目前很多指標可以說排到省級第一。

2、把握發展主線, 統籌城鄉教育發展亮點紛呈。堅持以科學的教育發展觀為指導,以統籌城鄉教育發展為主線,全面深化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在全省創造性地提出「全縣統籌、以縣為主」的教育管理新體制,實現農附費85%縣級統籌管理。深化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制定義務教育公用經費使用管理辦法和條例,確保教育經費使用的安全、高效、順暢,有力地提高全縣義務教育的保障度。創新教育發展規劃、經費管理、師資配置、網點調整和學校建設「四個統籌」的工作機制,成立19個鎮(街)教育管理委員會,農村完小均衡發展亮點紛呈,城鄉教育統籌發展步伐明顯加快。

3、深化改革創新,教育發展活力顯著增強。抓辦學機制改革。統籌整合各類教育資源,一大批教育存量資源有效盤活;創辦國有民營的豫才中學,成立柯小教育集團和實驗中學教育集團,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大力扶持民辦教育,輕紡城高級中學成功舉辦;創新外來民工子女教育政策,有效解決2.5萬名外來民工子弟就學問題;建成會計核算中心、教育服務中心、教師發展中心,提升了教育監管及服務功能。抓內部管理制度改革。以制度建設為重點,工作程序、目標管理、運行機制、隊伍建設得到了規范和優化,建立健全了全系統以制度管人促事的體制機制。抓人事分配製度改革。推進城鄉教師支教服務期和合理流動制度,教師的收入待遇有了較快提高。通過改革,走出了一條適合我縣縣情、具有自身特色的發展新路子。這一系列的改革工作,朝著縣委縣府提出來的要制度化、法制化、經常化的軌道進行,目前所有的改革進展順利,成果顯著。

4、服務經濟建設,職成教育發展卓有成效。完成職教中心二期建設,使之繼續保持全省領先優勢。召開全縣職教工作會議,積極打造先進製造業技能型人才培養培訓示範基地,大力培養熟練技工。17個專業成為省市級示範專業。積極整合成職教資源,在全國首創「三單制」農民培訓模式,建成縣成教中心和七大區域性成教中心,扎實推進「三大培訓工程」和新型農民素質提升工程。四年來全縣各成教中心培訓農民1516期102374人次,其中培訓被征地農民56697人,轉移42816人,有效增強了教育服務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功能。我縣的經驗和做法在全國產生了較大影響。

5、堅持質量中心,教育質量連創歷史新高。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縣的教育質量始終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高中段入學率和高考上線率從「九五」末的85.53%和75.54%,分別提高到2006年的98%和94.3%,提高了12.5個和19個百分點,高考上線率連續多年居全市首位,已提前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近五年來,全縣共向各高等院校輸送大學生238391人,培養了紹興縣歷史上首位省高考狀元,有59人進入北大、清華,17人成為飛行學員。

以上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縣委縣政府對教育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更來源於全縣教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特別是在座的書記、校長,無論是在精神上,還是在體力上,擔負了來自社會、學生家長、教師等各方面很多、很沉重的壓力,大家嘔心瀝血、無私奉獻,是全縣教育事業的功臣,也為紹興縣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藉此機會,我代表縣政府向你們並通過你們向全縣廣大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親切的問候!

二、當前我縣教育發展改革面臨的新情況和新要求

1、科學和諧發展對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科學和諧,是蘊含於黨的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一系列的理論創造和戰略部署中的核心思想。這是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進一步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我們現階段理論的指南。堅持科學和諧反映在教育上,就是要促進教育的科學和諧發展。進一步說,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讓教育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就是要通過教育提升全體人民的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就是要通過提升人的素質,實現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實現社會的整體和諧。不可否認,這些要求相當高,決不是短期內能實現的。但又是必須去努力實踐的。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牢固樹立和堅持科學和諧的發展理念,這是現階段解決諸多教育難題,實現教育科學和諧發展、促進教育公平的重要前提。在座的都是書記、校長,是我們紹興縣教育工作的領頭人和作出了卓越貢獻的人,科學和諧這個新理念的提出,指的絕對不僅僅是考試,也不僅僅指的是高中段以下的所有未成年人的教育,而是要擔負起全縣人民素質的提高和全縣政治、經濟、文化全面發展的重任,所以,這個問題也是我們教育內容的一個新情況和一個很大的新課題,我們要進一步拓寬思路,努力扮演好我們的角色,為我縣的經濟發展和全民素質提高作出新的貢獻。

2、經濟社會發展對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近年來,我縣圍繞「經濟建設中心,推進率先發展」的工作主題,實現了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面對這一發展形勢,教育如何與經濟強縣的地位相適應?縣委縣府主要領導向我們提出了「突出均衡發展,確保走在前列」的一流教育發展目標和要求。今年以來,全縣上下繼續按照推動縣域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率先發展「一三五」總體思路,加快實施「五大戰略」,各項工作取得新突破,如「611」工程計劃快速推進,輕紡市場改造升級工程過半,「兩湖」區域開發順利進行,紡織產業提升發展,行業龍頭企業得到加強,新型城鎮建設取得新業績等等。為進一步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增創發展新優勢,最近還專門召開的縣委第十二屆三次全體會議,提出了把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作為我縣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結構調整的戰略重點,把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放在突出的位置,並明確要求:在抓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前提下,突出柯橋城區教育資源優化配置,著力打造「學在柯橋」教育品牌,充分發揮教育在集聚城區人口、繁榮城市經濟方面的獨特作用。在此背景下,我們教育系統如何審時度勢,如何實施「學在柯橋「教育品牌,如何在商貿三產發展、集聚人氣方面,能夠做到挑大樑,能夠有新思路,能夠為更好更快地促進全縣新的經濟增長點――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3、人民群眾對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隨著教育網點布局的日趨合理完善,「四項工程」、免費教育政策等的全面實施,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得到協調發展,我縣已提前完成高標准普及十五年教育。但隨著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的極大豐富和提高,特別是我縣已達到了人均GDP已超過8000美元的發展階段,廣大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增長,人們迫切希望讓子女能夠進入名校學習,接受優質教育。這既是人民群眾主觀上對教育發展的要求,也是為了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尤其是就業創業的需要所作出的選擇。作為教育工作者,對於人民群眾的教育需求,必須著力研究,既要積極引導,更要努力提高教育質量,擴大優質教育的覆蓋面,竭誠滿足群眾的需求,只有這樣,才能辦出讓人民滿意的教育。

4、教育自身發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隨著教育體制機制的深化改革,特別是近年來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實施,新機制的高標准、高要求與原有的教育經費管理體制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要解決這一問題,不僅需要教育部門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各級政府部門的支持和配合。另一方面,隨著課程改革的推廣實施,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確立,教育越來越呈現出個性化、多樣化的特點。個性化,就是教育越來越關注每個人的需求;多樣化,就教育必須滿足全社會多方面的需要。這一系列新的變化和要求也極大地改變著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催生進一步教育改革和開放。

面對新情況、新要求,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自身責任的重大,任務艱巨。

三、對下一階段教育改革發展的幾點希望和要求

1、優化配置新縣城教育資源。圍繞縣委縣府建設「國際紡織之都,現代商貿之城」目標定位,突出重點,集中精力,做好城區教育資源的優化配套工程。當前要重點做好管墅小學、人利小學和華舍初中在三校的擴建新建工程,確保三校工程在2009年秋季能順利建成開學;要進一步研究城市教育的特點和發展規律,推進城區教育集團化辦學,擴張城區優質教育資源,打造「學在柯橋品牌」,積極為促進城區人口集聚和商貿繁榮,為建設現代化的柯橋新縣城服務。「國際紡織之都,現代商貿之城」、以及「611」等工程的實施,將會給柯橋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會為教育帶來很大的發展機遇。但「611」的建成,「紡織之都」的建成,需要集聚人氣。而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業的發展,將會在集聚人氣方面發揮非常之大的作用,所以要靠我們在座的校長、書記、教育局的骨幹,集思廣益,獻計獻策,做好「學在柯橋」這篇文章。

2、統籌全縣教育發展。統籌就是要著眼全局,兼顧各方,突出重點,抓住關鍵,確保全縣教育事業的協調均衡發展。一是要圍繞新型城鎮和新農村建設發展規劃,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積極穩妥地做好全縣教育網點優化布局工作;二是要積極落實縣委縣府關於統籌發展山區的有關精神,加快偏遠山區薄弱學校的網點調整,提高山區教師的待遇,優化山區教師結構,促進山區教育事業的優先發展。三是要統籌發展各級各類教育,學前教育要抓普及與提升,義務教育要抓均衡與特色,普高、職高要抓協調與質量。四是要抓弱勢群體的助學工作,要進一步重視做好貧困學生、留守學生和外來民工子女的教育工作。

3、著力提高教育質量。質量是教育工作的永恆主題,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提高教育質量,重在基礎,重在經常,重在長遠。抓教育質量的提高要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功利、浮躁,抓不好質量。必須潛下心來,認真研究教育教學的規律,充分激發教師的聰明才智,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強化素質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核心是解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實施素質教育首先必須堅持德育為先,努力培養黨和國家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著眼於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圍繞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現階段我們要抓好三件事:一是切實加強學生的人格培養;二是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三是切實保證學生的休息和文體活動時間,增加學生體質。在加強學生本身的素質教育的基礎上,還要讓學生做好家長的素質教育,要以小帶大,利用學生的資源做好成年人的思想教育和素質提升。在座的各位可能都上過大學,大學裡面分應試型和整體素質型兩種人,應試型的人,就是以後參加工作,對他個人來說,生活也一樣很痛苦,對社會還是沒有多大貢獻。而素質健全的人,就算是高中畢業,他走到哪裡,哪裡都會受歡迎,而且同樣能做出很大的功績,並不是說只有高學歷的人才能夠為國家作貢獻。繼續強化素質教育,大家可能已經有所意識,有所學覺察,有所思考,關鍵是素質教育怎樣真正落到實處,為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作貢獻。

5、積極優化教師隊伍建設。發展教育的主體在教師。抓好教師培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在師資培訓方面精神塑造很重要。教師要崇尚這個職業,要對孩子有愛心。一個校長不愛老師、不愛學生,不會是一個好校長;一個老師不愛孩子,也不會是一個盡心盡責的好老師。天下所有的母親對孩子都充滿了愛心,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超越自己,如果所有的老師都有母親般的情懷,他一定會殫精竭慮地執教育人。其次要加強教師的業務培訓,一個老師只有具備了過硬的業務能力,才能教育出高素質的學生,這次教育局全面啟動全縣教師培訓的做法,我認為這將會對教育質量的提高帶來根本性的改變。而且,這一做法要經常化,要作為一個制度固定下來,全面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和業務能力。通過這種培訓方式,首先是給大家創造了一個交流經驗的平台;第二是提供了一個靜下心來學習的機會。所以希望各位校長、老師能夠抓住這次機會,能夠切實得到提高。

6、大力開展平安創建。在平時工作中,確保校園安全穩定的弦一刻都不能放鬆。學校是社會神經最敏感的地方,各方面都高度關注。學校安全萬一出現問題,影響很大。各級各類學校一定要抓好學校的環境整治,突出抓好安全工作。當前尤其是要抓好飲食安全、交通安全以及學生的精神安全等問題。

7、致力實施依法辦學和依法治教。依法辦學、依法治教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教育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要進一步完善「以縣為主」的教育管理體制,強化政府對義務教育的保障。要切實規范辦學行為,加強校風、學風和制度建設,按計劃開足開好各門課程。全面實行「陽光招生」,切實防範和制止各種亂辦班、亂招生行為,嚴格收費管理。義務教育階段嚴格執行「一費制」,高中階段嚴格執行「三限」政策。

同志們,當前我縣正處在經濟社會建設的關鍵時期,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的道路上,面臨著諸多新的情況、新的困難和矛盾,但是更多的是機遇,是發展。縣委縣府已為我縣的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希望教育系統的全體幹部進一步貫徹落實縣委縣府的精神,認清形勢、明確目標、團結一心、眾志成城、齊心協力,把我縣的教育現代化事業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努力開創新局面,實現新跨越。(全文完)

你參考一下

2. 5·12」汶川特大地震恢復重建暨巨災應對國際研討會上四川省省長蔣巨峰主題演講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四川省委副書記、省長 蔣巨峰

「5·12」汶川特大地震,給四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和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了巨大損失。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和親切關懷下,面對艱巨繁重的災後恢復重建任務,兄弟省區市及社會各界傾力支援、傾情相助,四川省各級黨委、政府精心組織、精心實施,全省人民特別是災區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從2008年10月到2010年9月,兩年時間的嘔心瀝血,700多個日夜的艱苦奮戰,納入國家重建規劃的29700個重建項目已開工99.3%、完工85.2%,概算總投資8613億元已完成7365.9億元、佔85.6%,圓滿完成中央「三年重建任務兩年基本完成」的目標。這片曾經山崩地裂、滿目瘡痍的土地已舊貌換新顏:受災群眾住進了新房,公共服務設施全面上檔升級,重建城鎮初展新姿,基礎設施根本性改善,產業發展優化升級,防災減災能力顯著提高。災區從廢墟上站立,展示出在災難後重生、在重建中跨越的生動圖景。

四川災後恢復重建的偉大實踐,集中體現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力量,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和衷共濟、團結奮斗的民族品格;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充分展示了改革開放以來不斷增強的綜合國力;集中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指導意義,充分展示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集中體現了災區各級黨委、政府對歷史負責的高度自覺,充分展示了災區人民自強奮進、頑強拼搏的不屈意志。

一、規劃先行:高起點謀劃、嚴格按規劃實施,以科學規劃保障科學重建

災後恢復重建量大面廣,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從一開始就要科學統籌、整體謀劃,努力實現全面恢復和更高水平的建設。我們堅持以規劃為龍頭,科學制定恢復重建規劃,嚴格按規劃組織實施,以人為本、尊重自然、統籌兼顧、科學重建,整個恢復重建工作體現了科學性、嚴肅性和有效性。

國家層面精心謀劃。2008年9月,通過4個月的艱苦努力,國務院正式發布《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根據全國經濟形勢變化及災區恢復重建的實際,中央明確提出「三年重建任務兩年基本完成」,組織實施恢復重建規劃中期評估和項目調整。國務院發布的總體規劃,為恢復重建描繪了藍圖、指明了方向。

地方配套完善規劃體系。在配合國家完成重建總體規劃和10個專項規劃的基礎上,我們完成了43個行業規劃、51個重災縣(市、區)實施規劃以及88個一般受災縣(市、區)項目規劃,形成了目標明確、層次分明、范圍清晰的重建規劃體系。規劃編制中始終遵循前瞻性、安全性、特色性、系統性的要求,強化恢復、提升、優化、完善,強化「三不建」原則,強化塑造地域特色風貌,強化規劃之間的銜接協調。

嚴格按規劃組織實施。堅決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嚴格按照規劃開展恢復重建。國家部署重建規劃項目中期調整工作後,我們實事求是開展了項目調整工作,力求使規劃建設任務更加符合災區實際。

二、依法重建:建立完善政策法規體系,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災後恢復重建,帶來許多全新的法律和政策問題,對法制建設的考驗前所未有,也是災後制度性重建的一個契機。我們把依法重建與科學重建緊密結合,注重建章立制,強化政策支持,為災後恢復重建提供了堅強的法制保障。

建立健全法規體系。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了《防震減災法》,國務院及時頒布了《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條例》,四川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府及時出台相關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針對特大地震帶來的諸多法律問題,制定一系列涉法問題的規范性文件,對重建工作的各個層面、各個環節進行全面系統的梳理和規范。

建立健全政策體系。國家及時制定支持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見,范圍覆蓋重建的各方面。省上從財政、稅收、金融、產業、就業等方面形成了支持恢復重建的47條具體支持政策。國家有關部委和省級有關部門也先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實施辦法,形成了完整的政策體系。

三、組織動員:統籌各方力量、完善工作機制,強力推進災後恢復重建

災後恢復重建有中央的堅強領導和親切關懷,有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但更是災區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幹部群眾的主體責任。我們充分發揮各級黨委、政府在恢復重建中強有力的組織、動員、指導、協調作用,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整合資源、優化配置、破解難題、推進重建。

健全組織體系。四川省委、省政府及時作出「兩個加快」的戰略部署,統一全省幹部群眾的思想行動;成立災後恢復重建委員會,統一領導、統一部署恢復重建工作。災區和省級有關部門也都成立了重建工作機構,在全省形成了條塊結合、上下聯動、對口銜接、統籌協調的工作機制。

加強力量組織。強化市縣主體責任,強化省級部門服務意識。組織省內13個市對口支援13個重災鄉鎮。調動社會各界力量、組織引導災區群眾積極投身恢復重建。強化人才保障,確保了恢復重建人才總體需求。

嚴格過程式控制制。實施量化考核、科學評估,把恢復重建工作目標轉化為可操作、可監控、可考核的目標管理體系。根據恢復重建階段性目標和工作推進情況,不斷進行專題研究和部署,優化完善工作方案,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加快推進。

注重結果保障。把恢復重建納入對災區各級領導班子和幹部考核的重要內容,作為對省級部門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據。實行全面督查與重點督查相結合、經常性督查與階段性檢查相結合、明察與暗訪相結合,及時總結推廣重建中好的經驗,及時研究解決重建中的薄弱環節和新問題。建立農房重建建材特供機制,確保了建材需求和價格總體穩定。建立完善市場運作機制和社會參與機制,確保了重建資金總體平衡。

四、群眾主體: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引導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

人民群眾是恢復重建的力量所在,只有把群眾組織起來、發動起來,重建家園才有堅實的基礎。我們堅持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民願、體現民意、集中民智,懷著深厚感情開展群眾工作,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激發災區廣大幹部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用自己勤勞的雙手重建家園。

堅持民生優先。把受災群眾早日住進永久性住房作為恢復重建的第一目標,震後一年內,363.8萬戶震損城鄉住房修復加固全面完成;震後一年半,148.5萬戶農房重建全部完成;震後兩年,25.9萬戶城鎮居民住房基本完成。把學校和醫療衛生機構建成最安全、最牢固、群眾最放心的建築作為重要目標,3002所學校和1362個醫療衛生機構基本完工,災區公共服務設施基本配套。把妥善安排災區特殊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作為當務之急,分類進行制度性救助安排。全面開展高寒山區暖冬行動,不讓一位受災群眾受凍挨餓。

尊重群眾意願。對重建方式、重建選址、戶型設計、工程監理、土地流轉等涉及群眾利益的問題,廣泛聽取群眾意見,組織專家對重大事項進行深入論證。及時處理重建中征地拆遷、群眾安置等熱點難點問題,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

突出群眾主體。堅持政府主導、群眾主體,讓群眾在恢復重建中自主建設、自主管理、自主監督。加強宣傳教育,發揮示範效應,引導災區群眾以「有手有腳有條命,天大困難能戰勝」和「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豪邁氣概共建家園。

五、對口支援:傾力援建、主動配合,注重對口支援與長期合作相結合

黨中央、國務院作出「舉全國之力」的重大部署,組織18個省市支援四川18個重災縣市,全國人民和社會各界傾情相助、傾力支援。我們積極發揮主體作用,完善工作機制,加強溝通銜接,主動搞好服務,保障援建項目順利實施,適時推動對口支援向長期合作轉變。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對口支援省市積極響應中央號召,視援建為己任,共派駐災區援建幹部2740名、援建隊伍31萬多人、支醫支教及其他工作人員29400多人,不僅為災區帶來了資金和項目,也帶來了新思路和新觀念,增強了災區自我發展能力。海南省、內蒙古自治區主動援建我省兩個重災縣,其他兄弟省區、國家有關部委和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以及社會各界也紛紛向我省提供援助。香港、澳門特區政府主動援助我省恢復重建,援助項目推進情況良好。國際社會也對我省恢復重建給予了極大關心支持。

加強協調、主動服務。四川各級黨委、政府全面配合、積極互動,著力解決援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努力為援建人員營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注意變單向受援為互利共贏,探索了變對口支援為對口合作的新途徑。

六、全程監管:強化工程質量、資金和施工安全,確保重建經得起歷史和實踐的檢驗

災後恢復重建項目多、投資大,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動員范圍最廣、投入力量最大的偉大再造工程。我們以對人民負責、對歷史負責的態度,堅持進度服從質量,切實加強監管,確保重建質量安全、資金安全和施工安全。

強化工程質量安全。嚴格執行國家新的抗震設防標准,改變了農房建設不設防的歷史。嚴格執行項目建設制度和基本建設程序,嚴格執行工程回訪和質量保修制度,切實把好建築材料檢驗關、工程施工質量關和工程驗收關。重建項目地基基礎和主體結構安全牢固,工程質量總體較好。

強化重建資金安全。從項目資金下達開始,監管工作同步進入、同步檢查、同步審計,實行全過程監管。選聘社會監督員參與資金管理和項目建設監督,對社會捐贈、港澳援建、特殊黨費等不同類型的資金分別制定專項監管制度。重建資金管理基本做到了款物專用、公開透明、規范有序,沒有發現大的問題。

強化工程施工安全。加強安全教育,選定具有相應資質等級的勘測、設計、監理和施工單位參與恢復重建,嚴格執行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和標准規范,強化施工現場管理,組織治理施工安全隱患,嚴防次生災害,確保不發生大的事故。

七、營造環境:主動接受輿論監督、開展感恩自強教育,著力營造良好重建氛圍

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國際國內都把目光投向四川,關心災區人民、關注災區變化。我們堅持主動公開恢復重建信息、廣泛接受監督,加大宣傳引導力度,教育引導災區群眾感恩自強,為恢復重建營造了良好的環境。

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設立「四川災後重建網」,開設「陽光重建」專題,及時發布重建項目、資金監督檢查等情況。先後5次召開新聞發布會,向社會通報恢復重建階段性進展情況,回應社會關切。面向社會的公開透明、廣泛深入的宣傳報道,為恢復重建營造了良好的輿論環境。

營造良好的感恩自強氛圍。通過新聞媒體設立感恩專題欄目,積極創作感恩精神文化作品,凝聚艱苦奮斗、重建家園的強大力量。在災區學校開展感恩教育,把感恩之心一代一代地傳播下去。通過多種形式的感恩教育,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在廢墟上延續、在重建中再現。

八、發展振興:正確處理當前與長遠的關系,推進災區可持續發展

特大地震災害使災區人民數十年辛勤勞動積累的財富毀於一旦,災區產業受到重創,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我們堅持以重建促發展,不斷增強災區造血功能,努力擴大災區就業,深入推進扶貧開發,加強生態修復保護,努力實現災區可持續發展。

著力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堅持把產業恢復重建與優化經濟布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結合起來,加快培育發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綠色生態農業,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全面啟動「旅遊提升計劃」,現代產業在災區紮根興起。

努力擴大災區群眾就業。堅持把就業作為災區群眾收入穩定增長的根本途徑,加大就業政策扶持力度,積極開展就業援助,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加強勞動力技能培訓,努力實現「戶戶有就業」。

全力推進扶貧開發。緊緊圍繞到2020年全面同步實現小康的目標,把災後扶貧開發規劃納入「『十二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統籌謀劃。對災區重點貧困村實施連片扶貧開發。整合各類資源,集聚社會力量,形成廣泛參與和支持災區扶貧幫困的良好氛圍。

加強生態保護和地質災害防治。堅持自然修復與人工治理相結合,實施生態修復工程,加強流域治理和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完善群測群防機制,落實監測預警、避讓搬遷和工程治理等措施,最大限度地保障災區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回首兩年多的重建實踐,我們走過的道路很不平坦,成績來之不易。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戰勝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嚴峻挑戰,戰勝了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的嚴峻挑戰,經受住了一次又一次考驗。我們堅信,通過加快建設災後美好新家園、加快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災區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四川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3. 駱惠寧同志在全省領導幹部依法治省培訓班上的講話

我查了,網上就有你要的內容,你網路一下就可以找到。

閱讀全文

與在全省人大系統培訓班上大講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