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在村幹部培訓班中宣傳教育惠農政策
在為期一天的培來訓班上,源結合農村財務管理情況,住村幹部董海林從農業生產類、農村社會保障類、農村生活類、農村組織建設類、支持少數民族發展類等七大類惠農政策入手,為大家詳細講解了政策的概念、資金來源、享受對象、標准、辦理程序等,還講解了涉農資金監管及如何正確使用國家財政資金等方面的內容,還對填制原始憑證、付款憑單等具體事項進行了現場指導。
② 在村委會工作應學習哪些知識
1.常規管理知識
2.農業農村農產品方面的相關知識和理論,不說外行話
3.當地的史志版,農村的習俗和風俗,家權族,婚喪嫁娶方面的常識要了解,盡可能融入當地生活,才有共同語言
4.當地方言
5。政府管理架構,部門職能,領導職務、職能等,便於為村民和當地群眾辦事。
6.一定的法律常識
③ 怎樣當好一名新時期的村幹部培訓講稿
村幹部長期工作在農村第一線,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為農村經濟發展作出重要貢獻。在目前新形勢新任務下,如何做好一名村幹部,搞好農村基層工作,是我們目前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村幹部工作是一件不容易的工作
1、投入工作與兼顧家庭的問題。村幹部一頭挑起工作的重擔,另一頭還得承擔家庭的重負。村裡無論大事小事都得找到村支書、村委主任來解決。許多情況下,他們面臨著工作與家庭勞動、無私奉獻與家庭經濟損失的兩難選擇。他們選擇了前者,就不得不放棄了後者。
2、高付出與低待遇的問題。村幹部身份的特殊性,工作的繁雜性、艱巨性以及農村地域的分散性等特點決定了村幹部的工作是一種高付出的勞動。與此高付出不相稱的是低待遇。
3、較真工作與遭受打擊報復的問題。村級工作不象上級那樣進行宏觀指導或者發號施令、督促檢查就行,而是些具體的、實際的、直接的工作,必須較真去落實,否則,不但完不成工作任務,而且對不起黨和廣大群眾的信任。一些啃硬骨頭的工作,如計生工作、綜治工作必須來硬的、必須較真。這樣就必定會因觸及一些人的利益而得罪人,甚至遭到報復。
4、群眾求富心理與村幹部領導能力的問題。貧困地區群眾脫貧致富的願望越來越強烈。他們對村幹部工作多年卻「山河依舊」、群眾還處於貧困之中的現狀十分不滿,他們埋怨村幹部,有的甚至對村幹部諷刺、挖苦、謾罵。其實,村幹部們怎不想為群眾多辦些實事,怎不想改變貧困山村的面貌呢?由於村幹部中一些人受思想觀念、知識水平、開拓創新能力以及資金、地域的局限,村幹部們面對群眾急切求富的心理,也深感無奈。
二、目前基層幹部主要存在問題
1、對新的形勢認識把握不夠,存在「三個不適」:一是對當前變化的農村情況不適應。思維、工作方法明顯滯後。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二是對市場經濟條件下用市場的方法引導群眾發展經濟不適應。群眾要科技,要信息,要服務,許多幹部卻不知道怎麼辦,自身不具備帶領群眾依靠科技發展經濟,增加收入的能力,沒有帶領群眾致富的門路,不受群眾歡迎;三是民主法制意識淡薄。對群眾日益提高的民主法制意識不適應,隨著(村民組織法)等各項法律的宣傳普及,用法律武器捍衛自己權利的農民越來越多,一些幹部對這種新情況不適應,認為現在「刁民」增多,自覺不自覺地把自己放到群眾的對立面上,和群眾的沖突屢有發生。
2、自身素質不高:一是缺乏開拓創新的精神。二是缺乏深入學習的精神。有些鄉村幹部學習不深入,政策法制不懂,業務知識不會,整天不讀書,不看報,不學文件,學習了也不深入。三是缺乏長期發展的精神。因為體制政策上的一些原因,許多鄉村幹部存在短期思想,存在短期工作行為,只看當前,比較浮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缺少遠見卓識缺乏長遠規劃。
三、新時期如何當好村幹部
1、要有感情要熱愛自己的村,熱愛自己的村民,要有為他們貢獻力量的感情。要使自己成為群眾的知心人。
2、要有能力。農村幹部在經濟建設中沒有作為,在老百姓心中就沒有地位;村級集體經濟沒有實力,幹部在群眾中就沒有凝聚力和號召力。發展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廣大村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也是村委會增強凝聚力和吸引力的物質基礎。
3、要講團結。班子是否講團結,是一個單位、一個部門有沒有戰鬥力,有沒有凝聚力,有沒有發展前途的標志。一個班子能否和睦相處、形成合力,一把手起關鍵作用。
4、待人要真誠。一把手與班子成員要以誠相見,以誠待人,多尊重,多商量,多溝通。在工作中既要給班子成員交任務、壓擔子,並及時督促檢查,嚴格要求,又要對他們放手、放心 。
④ 一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宣傳材料
廣濟村委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宣傳材料
[ 錄入者:jcdj | 時間:2008-04-21 17:02:45 | 作者: | 來源: | 瀏覽:293次 ]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深刻分析當前國內形勢,全面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的基礎上,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出發,確定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
我們黨歷來重視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採取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的政策措施,糧食生產出現重要轉機,農業結構調整向縱深推進,農民收入較快增長,農村稅費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社會事業進一步發展,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得到加強,農村呈現良好的發展局面。我國開始進入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新的歷史階段。
一、扎實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推進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而繁重的歷史任務,必須堅持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促進糧食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必須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不斷創新農村體制機制;必須堅持以人為本,著力解決農民生產中最迫切的實際問題,切實讓農民得到實惠;必須堅持科學規劃,實行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逐步推進;必須堅持發揮各方面積極性,依靠農民辛勤勞動、國家扶持和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使新農村建設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行動。在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中,要注重實效,不搞形式主義;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議,不強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強求一律;要引導扶持,不包辦代替。
二、新農村建設的全新表述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在於「五句話、二十個字」即「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生產發展:就是要打牢物質基礎,既要有較快的增長速度,更要注重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大力推進現代化農業建設,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加強農業設施建設,調整農業生產結構,轉變農業增長方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深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優化農業生產布局,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加快農業標准化,健全農業技術推廣、農產品市場、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動植物病蟲害防控體系;合理利用資源,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強農田水利建設。
生活寬裕:就是要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是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的著力點。
堅持以人為本,按照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採取綜合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廣泛開辟增收渠道。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擴大養殖、園藝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和綠色食品的生產。積極開拓農民外部增收潛力,大力發展縣域經濟,積極發展鄉鎮企業、農村個體私營等非公經濟,加強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引導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有序轉移,切實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加大扶貧開發力度,改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繼續完善現有農業補貼政策。通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努力使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增長率持續達到5%以上。
鄉風文明:就是要在農村形成文明健康的精神風貌,培養較高素質的新型農民。
加快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加大農民培訓力度,大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大力發展農村文化事業,開展健康的文化體育活動;加強農村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基本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不斷建立健全農村養老、醫療、低保等社會保障體系;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制定鄉規民約,破除陳規陋習,依法管理宗教活動。
村容整潔:就是要改善農村人民環境,使農村的發展得到合理規劃。
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加大各級政府對農業和農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強化政府對農村的公共服務。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農村道路、安全飲水、農村能源、改廚改廁等設施的投入,完善電力、廣播、通訊、電訊、電力等配套設施建設。使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供水系統快捷衛生,電力設施安全齊備;加強農村環境建設,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溝渠水塘、院落畜圈的整治,加強危舊房屋更新改造,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優美的生活環境;搞好鄉村建設規劃,因地制宜地建設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風情的民居民宅,美觀實用,節約土地。
管理民主:就是要加強和完善農村民主法制建設,創造和諧的發展環境。
發展和擴大農村基層民主,健全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堅持群眾路線,學會與群眾商量辦事,不斷增強做好新時期農村工作的本領;進一步完善「一事一議」制度,搞好村務公開、政務公開和財務公開,逐步建立農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機制,教育引導農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不斷增強集體經濟服務功能,積極發展「民管、民辦、民受益」的各類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業的組織化程度;加強農村法制建設,加大法制宣傳和教育力度,依法辦事和依法行政的理念深入人心,切實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
三、新農村建設的「四位一體」
新農村建設的「新」在於「四位一體」全面推進的全新思路。新農村建設不是簡單的修路、建房,而是按照統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這一主線,加快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全面推進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四位一體」的發展,努力建設繁榮、富裕、民主、文明、和諧的新農村。在具體思路上,不僅注重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和居住環境,改善村容村貌,更注重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不僅重視在經濟上保障農民的物質利益,更重視在政治上尊重農民的民主權利,推進農村基層民主建設;不僅強調立足於促進農業和農村自身的改革與發展,更重視工業支持農業、城市帶動農村;不僅立足於解決當前的突出問題,更注重謀劃長遠,提出了保障新農村建設持續進行的政策框架。
四、我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圍繞「繁榮農村、富裕農民、提高農村綜合文明程度」這個目標,以發展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為中心,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把工業與農業、城鎮與農村、城鎮居民與農民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謀劃。結合現代新昆明南城、西城建設,突出統籌城鎮和鄉村規劃建設、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勞動就業與社會保障和社會事業發展等重點,推進農村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會生態環境協調發展,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重點,著力推進我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
五、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基本原則
以發展為中心的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調整農村生產關系,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增收,不斷增強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尊重農民意願的原則。以人為本,著力解決農民生產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切實讓農民得到實惠。
統籌協調的原則。以科學發展觀統籌區域經濟、社會環境及城鎮和鄉村發展整體性,妥善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和環境的關系,堅持生產與生活條件同步改善,建設與管理同步推進。
科學規劃的原則。要尊重農村建設的規律,統籌兼顧合理布局,揚長避短、突出特色,搞好總體規劃和具體布置,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推進。
從實際出發的原則。要注重實效,不搞形式主義;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協商,不強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強求一律;要引導扶持,不包辦代替。
分類指導原則。要根據鄉(鎮)、村的資源、區位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採取多種方式,探索實踐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多種建設方式。
發展各方面積極性的原則。黨委和政府要加強領導,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切實加強農村公共事務管理和服務,要把廣大農民投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好、保護好、發揮好,依靠農民辛勤勞動、上級扶持和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使新農村建設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行動。
六、我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目標
經過十年的努力,2015年,基本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農村經濟穩步健康發展,基礎設施完善,生態環境優良,農村社會事業和社會保障全面發展,村容村貌整潔,農民素質及農村綜合文明程度顯著提高,城鎮化、工業化、農業現代化水平邁上一個新台階,農民人均純收入比2005年翻一翻,達到6456元,與現代新昆明建設同步,使廣大農民實實在在享受到新農村建設帶來的實惠,廣大農村初步呈現環境優美、和諧安康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面貌。
七、我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要任務
堅持以產業化發展為支撐,以農民增收為核心,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目的,以深化農村配套改革、完善政策體系為保障,以農民為主體,以調動農民積極性為根本,以建立市場化配置資源的機制為動力,努力形成資源共享、利益共得的城鄉發展格局。針對我縣各鄉(鎮)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的實際,以昆陽、晉城、新街、二街、上蒜、寶峰等中心鎮為重點,按照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扎實推進城鄉一體化的思路,著力推進「三個集中」,即:工業向園區集中,耕地向規模經營集中,農民向集鎮集中,努力提高農業產業化、工業化、城鎮化水平。以建設小康、文明、生態、和諧村為載體,著力培育產業、發展經濟,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態環境和生產生活條件,努力使產業發展形成新格局、農民生活有新提高、公共服務形成新體系、鄉村面貌呈現新變化、鄉風民俗形成新風尚、民主管理形成新機制。
「十一五」期間,在做好規劃,統籌開展城鄉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勞動力就業和社會保障、社會事業等關乎農村發展的基礎性建設的同時,確定35個村重點推進。2010年,按照城鎮發展規劃,使昆陽、晉城周邊農村融入城鎮,成為城鎮社區;25%的村發展成為符合現代新農村的要求的小康示範村;大多數村有實質性進展,取得明顯成效,農民純收入顯著提高。2006年,按照典型示範、逐步推開、每年集中扶持一批的工作思路和「有特色,有普遍性意義,農民有要求,有增長」的試點要求,按區域(城鎮、壩區、山區、半山區),分層次(條件好、條件一般、條件較差),積極與市級對接,重點選擇10個村,圍繞提高農民收入、村莊規劃、環境整潔、人蓄飲水、「一池三改」、鄉風文明等農民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問題,開展新農村建設綜合試點工作,取得經驗後在全縣推開。
八、生態環境建設的「一池三改」
加大扶持力度,以建設生態村模式為重點,以戶為基礎,村為載體,著力實施生態家園富民工程,扎實推進「一池三改」(沼氣池、改灶、改圈、改廁),積極發展適合農村特點的清潔能源,加快推進農村沼氣、省柴節能灶、秸桿汽化等農村能源建設,推動家居生活清潔化,庭院經濟高效化,農業生產無害化。自2007年起,與新農村規劃建設相銜接,在上級補助的同時,縣財政對「一池三改」的農戶每戶再補助500元。
九、村莊整治的「四清四化」
加快村容整治步伐,解決農村環境「臟、亂、差」現象。從今年起,按照整潔、衛生、文明的要求,廣泛開展村莊環境整治「四清四化」活動。(「四清」即:清理土堆、石堆、柴草堆,做到堆放有序;清理雜草、糞便、垃圾,做到定點存放、定期處理;清理亂挖亂圍,平整地面、拓寬公共空間;清理人畜居舍混建,實行有效分離。「四化」即:修整村街巷道,清除亂搭亂建,做到村莊整潔,道路硬化;改水、改廁、整治臭水溝、死水塘,做到環境凈化;在村莊四旁、主要街道兩側和空地栽樹種花,進行綠化;鼓勵有條件的村莊安裝路燈,實現村莊亮化)。力爭到2010年,全縣大多數村莊較好地改變「臟、亂、差」現象。
十、廣濟村建設重點及建設項目
(一)主要內容:
1、在增加農民收入,培育產業方面:
①引進2--3個蔬菜新品種,進行推廣種植,增收效益明顯;
②建一個5畝蔬菜育苗基地,並實施規范化管理示範;
③成立廣濟村蔬菜種植協會;
④協助當地5個冷庫進行技改和達標,鞏固和發展蔬菜基地建設;
⑤進行廣濟村產業結構規劃。
2、在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方面:
①拆除小廁所485個,修無公害公廁10個;
②修建新村至老村長220米,寬8米主的幹道一條;
③支砌通過村中富有塘主要排洪溝道,長600米,寬2米,並且溝兩邊布置綠化帶;
④支砌村邊公路(昆洛路)旁溝,長150米寬1米1條;
3、加快公其事業方面:
①建村文化娛樂場所一個,700 m²;
②全面排查一次五保戶,特困戶,確保救濟。
4、在村莊改造和環境整治方面:
①廣泛開展「四清四化」村莊環境整治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②協調縣規劃局對村莊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完善32畝新村建設土地手續;
③粉刷村莊外牆,共計 間。
5、在農民基本素質方面:
①組建優良蔬菜科技示範60戶,輻射帶動農戶600戶;
②示範戶先進實用技術入戶率和到位率達100%,建立入戶欄案和入戶掛牌數到位率達100%;
③舉辦各類適用技術培訓20期,培訓1000人次;
④進行建設1700平方米科普活動中心,擴建科普活動室60平方米,新建科普宣傳欄120平方米。
6、推進農村民主政治建設和基層組織建設方面:
①加強村民自治組織建設,建立健全:「兩公開、四民主」機制;
②繼續創建「五個好」村黨支部,深入實施「雲嶺先峰」工程。
對不起,改造前的沒有,多了發不出去!
⑤ 村隊的宣傳員8項職責
1、在市科協復、鄉鎮科協的制具體指導下,在群眾中認真宣傳《科普法》和《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精神,調動群眾學科技、用科技的熱情;
2、積極主動的配合上級部門組織開展好各類科技培訓和科普活動,協調培訓場地,組織受訓群眾;
3、按照上級科協要求,做好科普宣傳工作,及時發放科技資料,張貼科普宣傳畫,播放科技影像;
4、按時參加市科協及鄉鎮科協召集的會議和各種科普活動,及時上報社區科技培訓、科技示範等各種科普活動的信息。
5、管理好社區科普活動室、科普宣傳欄和科普圖書資料,建好社區科技培訓、科普活動、科技示範項目、科技示範戶等科技資料檔案。
6、負責科普宣傳欄的信息發布、日常管理與維護工作;
7、密切聯系服務范圍的農民,主動了解生產、加工、經營以及市場需求動態,及時、准確地收集、分析與反饋上報信息;
8、充分利用上級科協組織提供的信息渠道和信息資源,面向農民積極開展信息傳遞和技術咨詢服務。
⑥ 村級黨建資料全部內容
村級黨委要共同擔責、各負其責,省、市、縣黨委要把抓好農村基層黨建工作作為分內職責,搞好統籌謀劃、給予有力指導,定期研究有關重要問題,完善政策措施,尤其是縣級黨委要發揮「一線指揮部」作用,抓好有關工作的組織實施。
鄉、村黨組織要種好「責任田」,堅持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用心用力抓好黨建。要堅持書記抓、抓書記。各級黨委書記要切實履行好「一把手」的責任,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經常深入基層、走村入戶,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成為熟悉農村情況、善抓農村黨建的書記。要建立市縣鄉黨委書記抓農村基層黨建責任清單,用好述職評議考核這個抓手,真正述出責任、評出壓力、考出動力。
要強化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問責制,對履行黨建責任不到位的,要嚴肅批評;對問題較多、長期打不開局面的,要約談通報,對抓黨建不力、出現嚴重後果的,要進行組織處理。
要加大抓鄉促村工作力度,抓村必先抓鄉,強村必先強鄉。各級黨委要重視抓好鄉鎮,積極為鄉鎮轉變職能、履行職責創造條件,加強鄉鎮黨委建設,提高做好農村工作的水平。要強化鄉鎮抓村的直接責任,樹立崗位在村、陣地在村的意識,促使鄉鎮黨委把工作重心放在抓村上。
促使鄉鎮黨委書記和班子成員沉下去、深下去,摸村情、察民意,分片包村、入戶走訪、在村服務,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宣傳到村,把思想政治工作開展到戶,把各項惠民政策落實到人。
要把抓村黨組織建設情況,作為鄉鎮領導班子和鄉鎮幹部考核的主要內容,作為選拔任用幹部的必要條件。切實為鄉村幹部減負減壓,確保他們把精力更好用在抓重點工作和重點任務上。
(6)村級宣傳業務培訓資料擴展閱讀:
要形成齊抓共管合力。健全黨委統一領導下,組織部門牽頭抓總、相關部門協調配合的工作格局;省、市、縣建立完善基層黨建工作協調小組和辦事機構;繼續完善部門包村、企業聯村、幹部駐村等制度。
促進城鄉基層黨建互融共進、整體提高。要多把一些惠民實事交給基層組織去做,讓辦好事、辦實事的過程,成為基層組織凝聚和引導群眾的過程,成為基層幹部樹立形象、增加威信的過程。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抓落實,也是作風問題、黨性問題。農村基層黨建有許多好的政策,但一些地方老是在「原地打轉轉」,還有的「點好面差」「見物不見人」,說到底還是工作不落實。
各級黨組織要把抓落實作為一項政治要求、紀律要求,凡是中央和各級黨委有明確政策規定的,凡是認準的、定下來的重要事項,就要盯住不放、全力去抓,真正做到抓有所成、抓有所進,把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⑦ 求 農村工作「四大基礎工程」宣傳手冊
農村四大基礎工程
宣傳提綱
1、農村四大基礎工程的內容是什麼?
答:農村土地綜合整治、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改革、農村新型基層治理機制建設。
2、成都新型基層治理機制的精神實質是什麼?
答:加強和改進村(社區)黨組織領導;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
3、開展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改革工作的民主運行機制是什麼?
答:民主征詢、民主決策、民主監督、民主評議。
4、成都新型基層治理各村級組織之間的職能定位是什麼?
答:村(社區)黨支部是領導核心,村民會議是最高決策機構,村民議事會是村級自治事務常設議事的決策機構,村民委員會是執行機構,群體組織是有益補充。
5、農村土地承包確權和耕保基金發放要達到的「五個一」指的是什麼?
答:土地承包台帳、登記簿、權證、地塊現狀圖、耕保基金卡上的實測面積必須一致。
6、成都統籌城鄉發展,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三大抓手是什麼?
答:是指統籌推進「三個集中」(向集中發展區集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農民向城鎮集中)、「六個一體化」(城鄉規劃、產業發展、市場體制、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管理體制)和「四大基礎工程」(農村土地綜合整治、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改革、農村新型基層治理機制建設)三個方面。
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村級改革試點
宣 傳 提 綱
1、什麼是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
答: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是指:大力加強農村公共設施建設,突出發展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公共事業,讓廣大農村居民共創共享改革發展,為他們參與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活動提供保障;通過村(居)民民主自治,依法管理和規范農村各類社會組織和村(社區)事務,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正,維護社會穩定。
2、為什麼要進一步提高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水平?
答:2003年以來,成都市把完善農村基層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作為城鄉統籌、「四位一體」科學發展總體戰略的重要內容,農村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水平有了明顯改善,城鄉公共服務差距明顯縮小,廣大農民基本實現了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進一步提高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水平,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的重要任務,是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必然要求,是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的具體體現,不僅有助於推進成都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縮小城鄉差異,也是在當前經濟形勢下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拉動內需、加快發展的重大舉措。
3、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村級改革工作的目標是什麼?
答:成都市委市政府《關於深化城鄉統籌進一步提高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水平的意見(試行)》(成委發〔2008〕37號)提出:到2012年,城鄉統一的公共服務制度建設取得重大進展,農村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差距進一步縮小;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水平達到「四個有」:有一套適應農民生產生活居住方式轉變要求、城鄉統籌的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標准體系;有一個保障有力、滿足運轉需要的公共財政投入保障機制;有一個民主評議、民主決策、民主監督公共服務的管理機制;有一支協同配合、管理有序、服務有力的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隊伍。到2020年,建立城鄉統一的公共服務制度,基本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簡單地說,就是通過逐年加大對農村公共事業的投入,不斷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范圍,繁榮發展農村各項社會事業,在不久的將來,讓廣大農村群眾真正享受到跟城裡人完全一樣的:看病有保險,子女教育有保障,入住的小區內綠地、道路、車位、水電、煤氣、光纖、網路以及各種文化體育設施齊備等基本公共服務。
4、現階段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答:成都市將現階段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內容設定為文體、教育、醫療衛生、就業和社會保障、農村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農業生產服務、社會管理7個方面。
(1)文體類。包括廣播電視村村通、電影放映服務、報刊圖書閱覽服務、文化活動、農民體育健身、文藝演出和展覽服務等。
(2)教育類。包括農村義務教育、農村高中階段教育、農村學前教育、農村特殊教育、農村職業教育、農村成人教育等。
(3)醫療衛生類。包括農村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農村醫療救助、農村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衛生防疫、農村葯品配送和監管、農村婦幼保健、農村計劃生育等。
(4)就業和社會保障類。包括農村就業服務和就業援助、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五保供養、農村受災群眾救助、農村優撫、農村社會福利和慈善、農村老齡服務、農村殘疾服務等。
(5)農村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類。包括農村道路、水利、供水、供電、供氣、通訊、互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農村沼氣池建設、農村垃圾和污水集中處理、農村客運、農村郵政、園林綠化等。
(6)農業生產服務類。包括農業科技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流通、農用生產資料供應、農業信息化、種養業良種服務、農業資源與生態保護、農村扶貧開發、農村防災減災、農村金融服務等。
(7)社會管理類。包括糾紛調解、農村警務、農村治保、法律咨詢、法律援助、代辦村民事務、政策宣傳、農村食品安全防控、農村土地和規劃管理、農村建構築物建設管理、農村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環境衛生管理等。
5、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配套建設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答:(1)堅持民主化路徑。充分尊重農民主體地位,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保障農民的參與權、知情權、決策權和監督權。以民主薦事、民主決策、民主監督、民主評議為主要形式,讓農民充分參與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項目建設,真正體現自主、自願、自治。各項建設方案要進行充分的民主討論和決策公示,項目實施的各個環節必須經過合法的民主程序。
(2)堅持市場化取向。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推進農村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配套建設。結合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搭建投融資平台,促進產權流轉,盤活存量資產。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和支持各類社會組織和市場主體積極參與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同時,突出政府主導,進一步強化政府提供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的責任,明確村級自治組織應當承擔的職能職責,建立起與之相匹配的公共財政支出體系和政策服務體系;加強集體經濟組織培育,增強自身提供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的能力。
(3)堅持公平化原則。以發展社會事業和解決民生問題為重點,著力加強分類供給、經費保障、統籌建設、民主管理、人才隊伍「五大機制」建設,創新農村公共服務體制,改進農村公共服務方式,優化全區公共資源配置,加強農村公共設施建設,提高農村公共服務質量,不斷增強農村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能力,逐步形成讓城鄉居民都能平等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6、如何推進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配套建設?
答:簡單地說,就是:「立足當前辦實事,著眼長遠建機制」。就是要從村(居)民最關心、最迫切需要的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項目的配套建設入手,逐步建全完善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的「五大機制」,即:分類供給機制、經費保障機制、統籌建設的機制、民主管理機制和人才隊伍建設機制。
分類供給機制,主要是將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項目分為公益性、自治性和市場性三類,分別由政府、村級自治組織和市場主體進行實施,政府統一引導;
經費保障機制,主要是將該項經費納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全面提高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的財政保障水平;
統籌建設機制,主要是統一規劃農村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設施布局;
民主管理機制,主要是對相關設施、項目建設實行民主決策制度,建不建、什麼時候建、怎麼建,都由村民自己說了算;
人才隊伍建設機制,主要是結合公開招聘制度,從相關主管部門、高校等科研機構或其他方面吸收人才,從事或提供村級公共服務及社會管理。
7、市縣兩級財政加大對農村的投入是怎麼規定的?
答:按照市委〔2008〕37號文件的規定,以2008年為基數,2009年新增公共事業和公共設施建設政府性投資主要用於農村公共事業和公共設施建設。同時,《成都市公共服務和公共管理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規定了,從2009年開始,由市縣兩級財政保證每個村(涉農社區)不低於20萬元的公共服務和公共管理專項資金,村(涉農社區)還可以按照《成都市公共服務和公共管理融資建設項目管理辦法》的規定,通過貸款的方式集中專項資金投向民主決策產生的公共服務和公共管理項目。
8、村(居)民如何參與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配套建設?
答:提高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水平,受益的是廣大的農村居民。因此,廣大農村居民要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建言獻策,通過民主薦事、民主決策、民主監督、民主評議等途徑,參與到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配套建設中,為進一步提高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水平主動貢獻力量。
農村產權制度改革
宣傳提綱
1、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內容是什麼?
答:一是開展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和房屋所有權確權登記,明確產權。二是創新耕地保護機制。三是搭建流轉平台,推動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農村房屋產權、林權等的流轉。
2、我市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具體目標是什麼?
答:通過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健全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農村產權制度,不斷完善農村市場經濟體制。
3、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答:一是嚴格保護耕地;二是穩定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三是切實維護農民利益;四是重點突破、分部實施。
4、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要重點把握哪「五個堅持」?
答:(一)是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性質和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不改變;(二)是堅持科學編制規劃,嚴格執行規劃和土地用途;(三)是堅持市場化原則;(四)是堅持農民自主自願;(五)是堅持在實踐中不斷充實、細化和完善。
5、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答:就是「還權賦能」,讓農民真正成為改革的主體,通過改革實現農村產權要素資本化,促進現代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縮小城鄉差距,解決「三農」問題,加快城市化進程,推動城鄉同發展共繁榮。
6、什麼是耕地保護基金,及其主要用途有哪些,耕地保護基金補貼的發放標準是什麼?
答:概念:耕地保護基金是有成都市人民政府設立的以保護耕地為主要目的,從土地出讓收入中籌集資金通過財政轉移支付方式,主要用於耕地流轉擔保、農業保險補貼、承擔耕地保護責任農戶養老保險補貼和承擔耕地保護責任集體經濟組織補貼的專項基金。
用途:一是用於耕地流轉的擔保資金和農業保險的補貼(占當年耕地保護基金總量的10%);二是承擔耕地保護責任農戶的養老保險補貼和承擔未承包到戶耕地保護責任的村組集體組織的現金補貼(占當年耕地保護基金總量的90%)。
發放標准:(基本農田:400元/畝·年; 一般耕地:300元/畝·年.)在扣除每年提取當年劃撥耕地保護基金總量10%用於耕地流轉擔保資金和農業保險補貼後的部分,全部用於承擔耕地保護責任農戶的養老保險補貼和承擔未承包到戶耕地保護責任的村組集體經濟組織的現金補貼。即承擔耕地保護責任農戶的養老保險補貼和承擔未承包到戶耕地保護責任的村組集體經濟組織的現金補貼標准為:基本農田:360元/畝·年;一般耕地:270元/畝·年(下同)。
7、在什麼條件下可提取耕地保護基金現金?
答:1、每戶耕地保護責任農戶的養老保險補貼總金額超過(每戶參保人數×個人應繳費標准金額)的多餘部分;
2、不願按規定標准和時限繳足養老保險個人繳費部分的農民,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可一次性提取養老保險個人帳戶的資金。
8、《耕地保護合同》約定的權利和義務主要有哪些?
答:農戶享有獲得耕地保護補貼的權利。同時承擔以下義務:不得棄耕拋荒,保護耕地不受破壞,不得用於非農業用途,是基本農田還必須履行基本農田保護「五不準」要求。
9、違反《耕地保護合同》如何處理?
答:1、未認真履行耕地保護責任、非法改變耕地用途或破壞耕作層致使耕地生產能力降低的,區(市)縣政府有權單方面終止履行《耕地保護合同》,責令其在規定的期限內恢復耕地生產能力;
2、造成耕地永久性破壞並已發放的耕地保護資金補貼,將全部予以追繳,並由國土資源部門依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規進行處罰。
3、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相應的刑事責任。
10、農村土地和房屋有哪些確權要求?
答:集體土地所有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要確權到村或組,承包地、自留地、宅基地和農民的房屋要確權到戶。
11、集體建設土地使用權流轉的原則以及使用的方式、形式是什麼?流轉年限為多少年?
答:原則:1、符合規劃;2、保護集體土地所有權不變;3、實行使用權有償、有期限流轉。
方式:1、協議2、招標3、拍賣4、掛牌;
形式:1、出讓2、出租〔作價(出資)入股、聯營、視同出讓〕3、抵押4、轉讓、轉租。
年限: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初次流轉最高年限不得超過同用途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年限,再流轉年限不得超過初次流轉合同約定年限的剩餘年限。
12、什麼是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及其土地承包方的權利和義務又是什麼?
答: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農戶依法通過家庭承包方式取得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戶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和個人依法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其他方式承包取得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未利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農戶或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和個人,依法通過土地流轉(特指互換和轉讓)所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
土地承包方權利:1、依法享有承包地的使用、收益和土地承包經營流轉的權利,有權利自主組織生產經營和處置產品;2、承包地被依法徵用、佔用的,有權依法獲得相應的補償;3、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土地承包方義務:1、維持土地的農業用途,不得用於非農建設;2、依法保護和合理利用土地,不得給土地造成永久性損害;3、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13、什麼是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流轉的方式有哪些?
答:是指在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不變的基礎上,承包方將自己承包的村集體的部分或全部土地以一定的條件轉移給第三方經營,原承包方或第三方向村集體履行原承包合同的行為。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方式為: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其他方式流轉。
14、房屋確權登記按照哪些步驟進行?
答:1、調查摸底;2、發布公告、權利人提出申請;3、村組核實並登記造冊報鄉(鎮)政府確認後向房管部門申報;4、房管部門受理、審核、載入登記簿、頒證。
15、誰有資格申請房屋確權登記?怎樣確認其身份?
答:申請確權登記的應為房屋所在地集體經濟組織或其成員。其中申請人是自然人的除應出具身份證明外,還需要在集體經濟組織出具其屬於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證明。
16、共有的房屋怎樣申請確權登記?
答:共有的房屋應由共有人共同申請登記。夫妻共有的房屋應由夫妻雙方共同申請登記,如有一方自願放棄,則可以登記給另一方。
17、哪類土地修建的房屋可以進行確權登記?
答:確權登記的房屋必須是在合法取得的集體建設用地上修建的。
18、佔用兩處及兩處以上集體土地修建的房屋能否進行確權登記?
答:只能對一處宅基地上修建的房屋進行確權登記。
19、在宅基地以外的土地上修建的房屋能否進行確權登記?
答:對在承包地、自留地等土地上修建的房屋,申請人須到國土部門辦理用地確認手續後,房管部門方可辦理確切登記。
20、糾紛如何調處?
答:農村土地和房屋產權糾紛實行屬地管理,依照相關法律法規處理。當事人可自行協商解決,也可請求村民委員會或鄉(鎮)相關機構進行調解。當事人不願協商、調解或協商調解不成的,可逐級向區(市)相關部門申請仲裁,也可直接想人民法院起訴。已由人民法院裁決的糾紛,不再進行仲裁。
⑧ 村委會安全生產宣傳培訓記錄誰有的幫忙發一份,
網友:你好!
各地村委會安全生產宣傳培訓內容都不一樣,主要是看你們村進行了哪內些安全生產培訓和容宣傳。
一、農村安全生產培訓及宣傳主要內容如下:
1、農用機器使用安全;
2、農葯使用安全;
3、農用車駕駛安全;
4、肥料使用安全;
5、農村用水用電安全;
6、農村防火防盜安全;
如果你們村進行了以上安全生產培訓,這些內容到網上都可以搜索,然後自己做個記錄。
二、常用培訓記錄如下:
1、培訓日期;
2、培訓地點;
3、培訓主持人;
4、培訓記錄人;
5、培訓參加人;
6、培訓授課人;
7、培訓內容:
主持人講話;
領導講話;
專業人員或者老師上課;
學員(村民)講話、提問。
領導、專家、或者其他人講評及講話;
將培訓的內容和講話簡單記錄。
希望我的答復對你有幫助!
⑨ 農村黨員培訓講課稿
一是利用「二五」文明學校、黨員電化教育等陣地,有針對性地開展預防職務犯罪學習教育活動,使警示教育經常性、深入化。二是結合業務培訓開展法制教育。從抓
⑩ 哪裡有關於農村衛生知識宣傳的內容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縣政府及衛生部門堅持以人為本,認真貫徹黨和國家一系列關於農村衛生工作的方針政策及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強農村衛生工作,建立健全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促進農村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農村衛生工作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
近年來,縣政府把農村衛生工作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列入縣「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先後制訂出台《關於加強農村公共衛生工作的實施意見》、《關於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的試行意見》等相關政策文件。省、市、縣重視農村衛生事業投入,2006年共投入4450萬元,其中縣財政投入1895萬元,加大了對公共衛生和醫療事業的投入力度。積極開展衛生有關政策法律法規和衛生知識的宣傳教育。各鄉鎮(街道)重視衛生工作,明確分管領導,建立工作機制,強化工作落實,抓好本區域內的農村衛生工作。
(二)農村公共衛生工作扎實推進。一是實施農民健康工程成效顯著。「農民健康工程」是2006年省、市、縣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我縣全面開展農村公共衛生三大類12項服務,2006年為13萬多名農民進行免費健康體檢,並建立健康檔案,實行分類管理。該工程受到了上級有關領導的肯定,中央電視台等多家媒體先後進行采訪報道。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運轉有序,三年來,已基本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框架,初步形成有效的運行機制。2007年,全縣參保人數33萬多人,參保率達78%,累計有近40萬人次享受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參保農民患者的醫療負擔。二是農村疾病預防控制有效開展。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高度重視非典、人禽流感等傳染病的預防工作,重點傳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實施免疫規劃,兒童「五苗」接種率均達95%以上。積極開展傳染病防治知識宣傳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全縣無重大疫情發生。三是積極做好農村婦幼保健工作。扎實開展「母嬰健康工程」工作, 2006年孕產婦首次實現零死亡,兒童死亡率逐年下降。四是大力開展環境衛生整治活動。以改水改廁為重點的衛生環境整治力度加大。目前,全縣共有560個自然村建起了自來水站,19萬多人用上了自來水,拆除露天糞坑8000多隻,建成公廁349座,完成4.7萬戶廁所改造。五是無償獻血工作成績突出。全縣無償獻血工作6次被評為省、市「無償獻血先進縣」。2004年10月,縣政府作為全國唯一的縣級單位榮獲全國無償獻血促進獎。
(三)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逐步完善。一是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衛生服務網路。形成了7家縣級醫療衛生機構、18家鄉鎮(中心)衛生院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2個村級社區衛生服務站。二是對鄉鎮(中心)衛生院推行股份責任制改革,在中心衛生院全面實行經濟目標管理責任制。實施農民健康工程,改進服務模式,鄉鎮(中心)衛生院經營狀況得到了一定的好轉。三是農村衛生人員隊伍建設得到加強。嚴把人員入口關,嚴格要求,考錄優秀畢業生,充實到農村醫療機構。實施了鄉村衛生技術人員素質提升工程,通過開展「十佳駐村醫生」評選、舉辦各類業務培訓、組織各類學歷教育等形式,進一步提高農村衛生技術人員的業務水平。四是全力抓好醫療質量建設。制訂了《仙居縣醫療質量建設工作方案》,加強醫療單位自身能力建設,通過開展等級評審,提高了醫院的管理層次和服務水平。開展了「加強醫療質量管理,爭創百日無事故」活動,切實加強醫療安全教育,實行醫療質量責任追究制度,增強醫務人員的責任意識和安全意識。制訂完善了鄉鎮(中心)衛生院醫療質量考核標准,建立每月督查通報制度,抓好督查落實。五是衛生監督工作不斷加強。認真貫徹《食品衛生法》和《職業病防治法》,抓好食品安全、衛生許可、職業衛生等專項整治,加大農村衛生綜合執法力度,促進食品衛生和用葯安全。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村衛生工作的氛圍還不濃。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對做好農村衛生工作的重要性認識還不夠到位,社會發展以人為本、人的發展以健康為本的意識及大衛生理念還不強,未形成農村衛生工作合力。衛生法律法規政策及衛生知識的宣傳教育還不夠,廣大群眾衛生主體意識不強,缺乏保健康的理念和基本衛生保健知識,預防為主的思想還沒有形成共識,重治療輕預防的觀念仍然沒有改變。
(二)農村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還不夠強。一是醫療機構基礎建設滯後。我縣醫療機構普遍缺少發展規劃,經營場所十分緊張。縣人民醫院作為全縣最大的綜合性醫院,佔地面積僅40畝,醫療用房十分擁擠,遠遠滿足不了群眾的醫療服務需求,2003年醫院遷建工程完成了工程立項和土地報批,但由於各種原因,至今未動工,嚴重製約了醫院的建設和發展;中醫院、婦保院、精神病院等縣級醫院和橫溪、白塔、下各等中心衛生院的經營場所不足,精神病院房屋緊張、條件簡陋,縣疾控中心、城關醫院至今還在租用房屋辦公;多數醫療單位普遍存在設施設備落後等問題,鄉鎮衛生院還沒有配備救護車,難於開展有效的醫療衛生服務。二是醫療技術人員隊伍建設與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相適應。全縣醫療衛生人才缺乏,特別是高學歷和高職稱人才嚴重缺少,在全縣1350名衛生技術人員中,本科學歷僅佔14.9%,高級職稱只佔6.8%;鄉村衛生技術力量更加薄弱,514名衛生技術人員,本科學歷只有16人,高級職稱僅有6人,中級職稱也只有96人,人才問題嚴重影響醫療技術水平、醫療質量和醫療可信度;基層醫務人員工作環境差、壓力大、工資低,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基本社會保障還未落實。三是醫療質量仍需提高,醫療秩序有待規范。醫務人員服務意識不夠強,病人外流現象不少;醫療糾紛發生呈上升趨勢,醫鬧事件時有發生,處理難度較大;個體醫療單位數量多,管理較難,打擊非法行醫難度大。四是村級衛生服務網路薄弱,全縣722個行政村只有42個村級服務站,群眾就醫不便反映較大。
(二)進一步加強農村醫療衛生建設,提高醫療技術服務水平
一要加強醫療機構基礎設施建設。要對各醫療機構發展作出統籌規劃,明確發展規模。要高度重視縣人民醫院建設,盡快研究,科學確定建設方案,積極組織實施,加快解決目前縣人民醫院用房緊張的突出問題。重視縣級醫療機構和鄉鎮(中心)衛生院的發展,抓緊縣疾控中心、城關醫院的遷建工程建設,積極幫助解決縣中醫院、婦保院和橫溪、白塔、下各等中心衛生院的擴建問題,重視解決縣精神病院用房緊缺、醫療條件落後、經費缺少等實際問題和一些鄉鎮衛生院的危房問題。更新醫療機構的設施設備,提高醫療檢查可信度,適應醫療發展需求。
二要加強醫療技術人員隊伍建設。醫療機構的生存與發展,關鍵取決於醫療技術水平,醫療技術人才決定著醫療技術水平。因此,要加大醫療技術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建立和完善人才引進機制,改進人才引進和考錄政策,合理配置人才。加強在職醫務人員教育培訓,不斷提高中、高級醫師及執業醫師的從業比例,進一步提升醫療技術人員整體素質。重視解決醫療衛生人員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基本社會保障問題。
三要加強醫療質量建設,規范醫療秩序。縣人民醫院要培養和集聚高、精、尖醫療專家,不斷推進全縣醫療衛生技術上新台階,減少病人外流。鄉鎮(中心)衛生院要加強醫療能力建設,不斷提高全科醫術水平。加強醫療質量管理,減少醫療事故的發生。要重視發揮中醫葯在農村衛生服務中的優勢和作用,積極挖掘、收集和整理民間醫葯技術及祖傳秘方。要加強醫療衛生行風建設,抓好醫德醫風,增強醫務人員服務意識和職業自律意識。加強對個體醫療單位管理,發揮個體醫療單位方便山區群眾就醫的積極作用,堅決打擊各類危害農民群眾健康的非法行醫行為,規范醫療秩序。
四要深化醫療衛生管理體制改革。要遵循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轉換機制、加強監管的原則,從解決群眾反映最強烈的突出問題入手,深化醫療衛生管理體制改革,完善醫療機構運行機制,強化公共服務職能,規范服務行為。要推進鄉鎮(中心)衛生院改革,合理配置資源,改進服務模式,形成有生機活力的用人機制和分配激勵機制,提高效率。加強村級衛生社區服務網路建設,擔負常見病初診治及預防保健任務。發揮社會個人舉辦的醫療機構作用,完善鄉村衛生服務管理一體化,提高整體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