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有什麼重大意義
胡錦濤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社會管理及其創新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扎扎實實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講話明確提出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指導思想、基本任務、重點工作。如何深刻領會講話精神?日前記者采訪了中國社會學會名譽會長陸學藝。
陸學藝的第一句話就直奔主題:「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具有重大戰略意義」。他說,要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大意義。所謂新形勢,是指我們前30年以經濟發展為主的階段轉入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新階段。新任務,就是我們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社會事業建設,把構建和諧社會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發展的階段性變化要求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
陸學藝指出,在一個國家或地區發展的不同階段,發展面臨的主要任務會呈現出階段性變化。在發展的初級階段,解決人們的溫飽問題,滿足人們的基本物質生活需求,是發展要解決的首要任務。但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溫飽問題得到解決,人們對物質生活以外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全面發展的需求越來越迫切,經濟發展本身也對科技、教育、社會環境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強社會建設、提高社會管理的科學化水平,就成為新階段的主要任務。
陸學藝強調,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綜合國力有了極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然而,在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社會問題和矛盾。對此,我們黨十分重視。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繁榮,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十六屆四中全會又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十七大報告還專門論述了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十七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中,把黨的奮斗目標由原來的「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改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強調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總體布局。這標志著,發展的階段性變化要求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主要內涵和主要任務
陸學藝指出,什麼是社會建設?怎樣在現階段中國特有的國情下進行社會建設、提高社會管理的科學化水平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這是我們首先要弄清楚的大問題,也是進行社會建設和管理的重要前提。他介紹了目前國內關於社會建設的四種主要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社會建設應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大力推進就業、社會保障和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建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加大收入分配調整力度,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稱為「社會事業建設派」。
第二種觀點,認為社會建設當前要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應以維系社會秩序為核心,通過政府主導、多方參與,規范社會行為、協調社會關系、促進社會認同、解決社會問題、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治安、應對社會風險,為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創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基礎運行條件和社會環境,促進社會和諧。稱為「社會管理派」。
第三種觀點,認為社會建設是適應我國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由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適應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人際關系的變化,面對由此產生的社會矛盾和問題,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各種有利於改善和保障民生,建立新的社會秩序,促進社會進步的社會行動。同時,進行社會體制改革,創新社會政策,調整和優化社會結構,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與經濟結構相協調的社會結構。稱為「社會結構派」。
第四種觀點,認為我國目前社會建設的根本目標是要建設一個能制約權力、駕馭資本、遏制社會失序的社會主體,建立一個與政府、市場三足鼎立的社會。認為在工業社會條件下不僅要有市場,有政府,還要有發育良好的社會環境。認為健全的社會是市場經濟的基礎。稱為「社會重建派」。
陸學藝認為,這四種觀點都有可取之處,可以看作是社會建設的幾個階段。第一階段,先從目前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要求解決的保障和改善民生事業和社會事業做起,從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入手,化解社會矛盾,解決社會問題。同時,加強源頭治理,標本兼治,盡可能防止和減少社會矛盾與社會問題的產生,使社會更加和諧。
第二階段,著力推進社會體制改革,創新社會政策,完善社會管理,推進新型的城鎮化,拓寬社會流動渠道,培育壯大中產階層,構建一個合理穩定的社會結構,使之與經濟結構相協調。這應是2020年實現的重要任務。
第三個階段,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社會建設也不斷前進,形成一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與現代型經濟結構相協調的現代型社會結構,為全面協調可持續科學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也是實現「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社會基礎。
陸學藝強調,這三個階段的發展是交叉進行的。目前全國各地創造了很多好的經驗,經過一段實踐之後,一定會涌現出適合中國國情和中國特色的社會建設理論和實踐模式。
社會建設的核心任務是調整和優化社會結構
陸學藝認為,在社會建設與管理的理論與實踐中,應以調整和優化社會結構作為推進社會建設的重要目標。
他說,所謂社會結構,是指資源與機會在社會成員間的組成方式與關系格局。一個國家或地區最主要和最基本的結構是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這兩個結構一定要協調,相輔相成。改革開放30多年,我國經濟結構已是工業社會的中期水平,但由於資源與機會配置不合理等因素,社會結構還處於工業社會的初級階段。這是當前產生諸多經濟社會矛盾和問題的結構性原因。而社會結構的核心結構,是社會階層結構。當前,在我國社會階層結構中,農業勞動者階層所佔規模過大,社會中產階層較小,整個社會階層結構沒有達到現代社會階層結構所呈現的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特徵,這就使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缺乏強有力的結構性支撐。
陸學藝強調,當前開展社會建設的重要任務,是推進社會體制改革,加快社會結構調整步伐,構建與經濟結構相適應的現代社會結構。
當前推進社會建設和管理應開展的重點工作
陸學藝說,社會建設是一個宏大的系統工程,既要進行保障改善民生、開展社會事業的建設,又要進行包括社會事業體制在內的社會體制改革和創新;既要加強社會管理、社會安全體制的建設,又要進行社會規范、社會倫理的建設;既要加快收入分配關系的調整,扭轉地區、城鄉、行業和社會成員之間差距擴大的趨勢,又要加快調整社會結構步伐。陸學藝認為,當前應特別注意推進以下工作:
第一,要大力開展關於社會建設的研討活動,讓人們弄清楚什麼是社會建設,為什麼要進行社會管理體系建設,以及怎樣進行社會建設和管理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並在全黨、全國取得共識。這是因為,「十二五」規劃建議公布後,許多地方的發展規劃強調五年內GDP翻一番目標,但社會建設目標則較空泛。這種現象值得關注。
第二,要從組織上落實。現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已組建了社會工作委員會、社會建設辦公室,並開展了很多工作,但仍局限在開展社會服務、城鎮管理和引導社會組織等幾個方面。應組建社會建設委員會,進行宏觀統籌、規劃、組織、調控、監督等,使各項社會建設有序進行。
第三,進行社會體制改革。大力發展社會組織、社會團體、民間組織。
第四,加大投入,使民生事業、社會事業、公共服務方面的工作越做越好,惠及廣大民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陸學藝最後說,胡錦濤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講話高屋建瓴、內涵豐富,具有很強的思想性、針對性、指導性,對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實現「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用講話精神指導社會建設,一定會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社會管理之路。
陸學藝 1933年生於江蘇無錫。196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曾任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所長、社會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社科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現任中國社會學會名譽會長、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北京工業大學人文學院院長
⑵ 總書記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動員大會及省部級專題研討班講話指出,必須緊緊依靠群眾要做到五個方面
做到謀劃發展思路向人民群眾問計,查找發展中的問題聽人民群眾意見,改進發展措施向人民群眾請教,落實發展任務靠人民群眾努力,衡量發展成效由人民群眾評判